谁能在长期经济衰退中生存?(二)
2025-10-24 10:30:16
  • 0
  • 0
  • 0

1.创新改变一切?

Another Innovation?

想聊一聊茑屋的创新到底来源于哪里?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本是一个充分城市化的发达国家。全国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东京都市圈。这使得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非常巨大。很多小城镇只留下了老年人。不少学校等公共设施都因为人口的衰减而消失了。然而,就在位于日本西南的佐贺县武雄市,一个人口不过5万的小镇上,武雄市图书馆第一年的造访人数达到了100万。第二年也达到了80万人次。这相当于该市每人每年要去20次。作为读书人的我住在北京,一年去图书馆的次数也达不到这个数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此可见,武雄市图书馆是非常了不起的。市长樋渡启祐作为一个具有改革活力的政治家,与增田宗昭合作,对该市的图书馆进行改造,通过接入茑屋书店重建了整个公共图书馆的结构。这当然不是樋渡市长第一次利用私营企业对公共服务进行变革。之前,他还曾让公办学校与民间补习学校合作,引入私营补习,改变了当地的教育模式。而茑屋书店母公司CCC的董事长增田宗昭,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推动了非常多的创新。

注:尽管2015年10月,在CCC与神奈川县的海老名市合作的图书馆开放之后,出现了泰国色情按摩店指南事件,但整体来看,CCC的图书馆合作之路并未受到太多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茑屋书店卖的不是书而是内容,依据生活形态对内容进行分类售卖。本质上,CCC是一家依靠大数据进行运营的策划公司。介绍茑屋经验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很多,我并不想在这里讨论他们经营的具体手法,而是想聊一聊茑屋的创新到底来源于哪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创新的第一个来源

The First Source

汇聚精英是创新的第一个来源。在讨论之前,先说一点貌似无关的题外话。根据《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作者薛涌的观点,美国现在的阶层固化和贫富分化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区别于以前,这种贫富分化是建立在科技化,全球化的基础上的。这使得增量新财富的意义远大于存量旧财富,因此文化障碍比经济障碍更能阻碍阶层的跃迁。以未来和科技为依托的,依靠教育建立起来的新阶级和以往以经济基础为划分的阶级完全不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先不说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但确实有美国高中生能够在某一点上开展深度的研究,并获得类似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这样赛事的奖项(该赛事曾培养出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奖得主和菲尔兹奖得主)。赛事对获奖者的要求很高,研究能力,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是否要致力于科研事业,成为科学家等方面都要进行考评。这背后所代表的是精英与普通人在使命感,阶层文化和背景方面巨大的差异。

Regeneron STS。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目力所及,全球化和科技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与此类似,企业团队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增田昭宗非常欣赏鲍勃·迪伦说过的一句话,“清晨醒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人才是成功者。”

听从自身使命的召唤,做自由的选择,努力实现自己认可的方向,这和收入多少并没有关系,反而体现了一种认知上的差距。

比如,茑屋书店的导购有⽇本料理杂志的前主编,有撰写过多本旅⾏指南的记者。他们从商品采购到卖场布置的整个过程中做决定,并且要实际接待顾客,直接向来店顾客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聘请这些人,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

茑屋书店内景。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将高认知+高深度的精英聚集到一起,形成一种组织驱动力,创造性的活动由此而生。汇聚精英是创新的第一个来源。

3.创新的第二个来源

The Second Source

启用有学习力,有潜力的新人是创新的第二个来源。

增田昭宗希望的团队精英是这样的:能专心寻找令自己感动的事情,而不是去跟随他人;同时不固执己见,保持谦虚听取他人意见,渴望获取新知,尽力让客户满意,并在头脑中能够形成精确到以厘米为单位的具体画面。这样一支拥有较高认识和深度的队伍,一定是严格挑选和培养出来的。增田说,人才培养不可懈怠。

但如何招募和训练这样一支团队是个很大的问题。

增田宗昭的办法是让没有经验的人(用他的话讲,就是局外人)参与重要项目,并大胆任用。比如,让入职仅3年的菅沼参与重大的涩谷茑屋书店项目。菅沼后来成为茑屋书店商品本部部长。再比如,让没有任何经验的高桥誉则从事CCC的人事工作。数年后,高桥成长为CCC集团旗下几十家公司的人事负责人。

增田宗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我的新书《战略法则》中有这样一条长跳法则,即遵循所谓长跳适应,而不是局部适应。组织跳出对熟悉的,附近的生存环境进行探索,直接进行大幅的跳跃式改变。短期来看,组织的长跳适应结果可能不如局部适应,成本高风险大,没有现有资源优势的依靠,会出现一个必然的盲目摸索过程;长期来说,如果环境动荡复杂,采取长跳适应组织的生存率反而提高了。这尤其符合那些以创新为生存基础的初创企业,它们具有颠覆的力量。

就创新型企业来说,长跳法则也适用于人。对于有潜力的人才,不应拘泥于背景和经验,而应让他们参与其感兴趣的,重要的项目。这是因为长跳给了他们摸索自身潜力的机会。这可能引发某种形式辐射radiation of forms的出现。形式辐射一般用来指生态系统中多样性的爆发期,如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里指有能力的强人的不断出现。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此,我提出一个猜想:初创企业只有大胆使用不受行业经验桎梏,具备学习力的新人,才有可能在创新业务中获得长期的成功。当然,启用新人的基础是创始人对员工人性和潜力的充分了解。启用有学习力,有潜力的新人是创新的第二个来源。

4.创新的第三个来源

The Third Source

第一性原理和对失败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创新的第三个源头。

创新也是有很大风险的,那就是失败。可以说,失败是创新过程中,必须要缴纳的学费。增田昭宗说过,经营的本质在于对失败的宽容。因此,不能因对失败的恐惧而不敢去尝试。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经营者,即使不冒什么风险,也会由于整体市场的发展而实现业绩增长。但当面对全球化、科技化、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不断降低的外部环境,不改变才是最危险的事。如增田所说“若不能遇见未知,个人则不会进步,公司也不会发展。”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是,失败对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而不失败又不能进步。那么,如何对失败进行有效管理就成了关键。

增田宗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是“人性尺度 Human Scale”。要知道,作为一家以大数据库为基础的营销策划公司,CCC的优秀设计师绝不是靠模仿照搬进行策划的。公司利用人性尺度,创造让顾客感到舒适的消费环境,让同事之间能同心协力的工作环境,并使个人能在其中保持自我。如何做就涉及到了第一性原理。以下内容部分摘录自我的新书《战略法则》。

先介绍一个与第一性原理相关的认知心理学概念: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心理表征是一个人如何分析客观环境并进行预测的认知基础。简单说就是人看待问题的认知模型。

面对同一个问题,人的内在认知是不同的。由于时间因素的限制,人不可能穷尽所有表征。更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化了的模型去分析决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人对现实的经验只存在于人的有限理性之中。因此,心理表征反映的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简化版现实。

亚里士多德塑像。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先要找到本质的心理表征(基本科学模型)指明方向;而后通过更多有效的心理表征和策略解决一系列问题来做出系统性的变革。心理表征越多,思考越深度。

对于增田昭宗来说,他找到的本质心理表征就是客户的心境-舒适。日本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有钱有闲的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儿孙是最重要的细分市场。茑屋所有设计的出发点是舒适的时间和空间。

茑屋书店内景。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遵从本质的心理表征,让所有的创新不会离开基本路线。这大大降低了长跳探索的风险。另外,快速的失败,快速的改正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第一性原理和对失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创新的第三个源头。

总之,创新确实不简单。我总结的增田宗昭创新的三大源头,供各位创新企业家参考:

-汇聚精英队伍

-大胆启用新人

-第一性原理+对失败的风险管理

与其苛求极致创新,不如从其源头上把事情做好,把组织和管理做好。

5.免费培训与评估

There are free lunches here.

这里真的有免费的午餐。

我们免费为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提供策略力培训与量化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培养和筛选战略运营人才。

适用场景:高层员工外部招聘,关键职位内部选择,或创始人联谊

内容:使用游戏进行策略力的培训,并对表现进行量化评估

参与人数:培训人数不限,量化评估不超过4人

最终交付:策略力培训、量化评估报告,以及长期的数据更新

收益:通过量化评估核心人员的策略能力,企业可推进核心团队的维护和建设,平衡成本与机会,兼顾当下与未来。

费用:无

筛选标准:创新型公司、能提供培训会议室、投影和员工个人使用的电脑

本书以欧美多位现代战略管理专家(比如,哈佛商学院的Jan W. Rivkin、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Daniel A. Levinthal和Nicolaj Siggelkow、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的Adam Brandenburger 、哥伦比亚大学的Harborne W. Stuart Jr. 、犹他大学David Eccles商学院的Jay Barney、MIT斯隆商学院的Birger Wernerfelt、INSEAD的Peter Zemsk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David J. Teece、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nderson管理学院的Bill Mckelvey和多伦多大学的Michael D. Ryall等)的论文为源头,总结出22条战略法则,是一部创投必读读物兼个人未来规划指南。内容以战略资源理论RBS、附加价值理论和战略定位为基础,涉及需求分析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阅读本书除了能一窥国际上企业战略研究的最新发展,还能加深对第一性原理、吉布拉定律、同态定律和50种认知偏差的理解,掌握如何判断人、投对人的七种武器。本书面向企业创始人、投资人和公司高管,同时也希望个人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提升战略能力,规划自己与子女的人生。


作者:钱竑,70年代人士,毕业于新西兰Massey University管理学专业,18个月一次性通过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全部三级考试,曾服务于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多年,有丰富的海外生活、工作经历。作者专注于互联网和新经济领域研究,擅长战略规划与分析,参与了众多网络空间治理、创新、合作与发展方面的项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